激光之家专访丨 红星杨科技:"双展台联动" 构建光学技术生态图景

 
 
 

武汉红星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星杨科技”)是致力于精密光机电产品制造商和智能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目前有三大事业部:光电系统事业部(品牌:OMTOOLS)、农业光子事业部(品牌:GREENPHENO)、耦合封测事业部(品牌:Form.ai)。

 

红星杨科技坚持自主研发与创新,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拥有专利30余项,同时长期与国内外高校产学研深度合作,为公司技术支撑和发展创造了坚实的基础,主营产品包含:光学平台、精密位移台、精密运动控制、光学调整架、光学元件、光器件耦合封装系统、视觉检测系统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检测、智能机器人、智能交通、汽车电子、航空航天、光通信、激光技术、现代农业、医疗器械等领域。红星杨科技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湖北省“专精特新”企业。

 

在深圳光博会期间,激光之家对红星杨科技运营总监安梦蝶,耦合封测事业部研发总监郭庆锐进行了专题采访,让我们一起走进红星杨科技,对该公司的代表性产品、未来规划等进行深入了解。

 

 

Q

1. 贵公司这次带来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光电技术或产品?解决了客户哪些关键痛点?

 

作为前沿光学技术与解决方案的核心服务商,红星杨科技长期深耕激光及激光应用、半导体光通信、光学制造检测、生命科学成像四大核心赛道。我们通过持续迭代的技术创新与深度的产业需求洞察,为各领域客户提供兼具精度与可靠性的高规格光学解决方案,助力产业链上下游突破技术瓶颈,加速产业升级进程。

 

本次深圳光博会上,红星杨以 "双展台联动" 构建光学技术生态图景:4 馆 OMTOOLS 展台聚焦光机核心器件场景化落地,设激光加工检测、生命科学成像等四大主题展区;10 馆形识智能展台展示半导体与光通信智能装备产业化成果。这种 "基础器件 + 智能装备" 全链条布局,实现从核心器件到高端装备的技术协同。

 

 

OMTOOLS 展台的SIMSPEC HL(虹霓)系列高光谱成像系统成为全场焦点,其采用创新光路设计实现全谱段像差精准校正,配合高精度光栅分光技术,显著提升成像精度和数据准确性。这套整机一体化解决方案在农业监测、环境评估、矿物勘探、医学诊断、文物保护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卓越的应用价值,不仅打破高端光学仪器国外垄断,更以高度适应性与技术标杆地位,为国产高光谱设备创新发展注入核心动力。

 

依托红星杨集团在精密光机领域的深厚技术积淀,形识智能早在多年前便前瞻布局光学领域的精密对光、光形调整等核心耦合应用。经过持续多年的技术攻坚与产品打磨,目前已成功开发多系列核心产品,覆盖功率耦合、光斑耦合两大技术路线,广泛服务于光通信、生物医疗、智能传感等关键产业领域,构建起全场景光学耦合解决方案能力。

 

在本次重点展示的代表性产品中,面向硅光模块生产的 FA 耦合设备尤为亮眼:该设备集成多级预耦与精准耦合功能,创新性融入自主研发的 “智能动态追峰算法”—— 通过算法对耦合过程的实时优化,可同步兼顾效率与稳定性,最终实现 0.2dB 的耦合重复性,核心性能指标显著优于市场同类产品,为硅光模块规模化生产提供高效可靠的技术支撑。

 

 

另一款重磅产品 —— 国内首台自主创新叠阵光束整形设备,则直击半导体激光领域的耦合痛点:传统方案中,半导体激光巴条与光纤耦合时,巴条快轴大角度发散光易超出光纤接收角,导致光能损失严重;而该设备通过原创光学设计,彻底攻克这一行业难题。同时,设备首创 “智检零漏” 环保系统,其智能排水模块可实现 “0 泄漏” 稳定运行,从根源上杜绝冷却液污染风险,兼顾生产安全与环保要求;在兼容性与自动化层面,该设备更实现重大突破 —— 可兼容来料 ±300μm 公差(远超行业 ±20μm 的常规要求),并借助自主研发的模糊光斑定位算法,即便在工艺一致性存在偏差的场景下,仍能实现全自动精准耦合,最终助力客户将生产良率提升 12%,为半导体激光耦合环节降本增效提供关键支撑。

 

A

Q

2.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红星杨在深化产学研合作及产业人才培养有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就?

红星杨科技一直注重人才发展培养,通过构建多维产学研合作网络和系统化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取得了显著成就。

 

公司现与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安工业大学、山西大学等高校建立战略合作。以武汉光谷总部为支点,在西安设立先进光学研发中心,在湖北十堰设立先进光学制造基地,形成"研发-中试-生产"全链条培养载体,累计培养2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

 

技术突破方面,自主研发的SIMSPEC HL(虹霓)系列高光谱成像系统解决了行业痛点,近三年参与16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包括亿元级的X射线/可见光配准技术项目。

 

未来将持续锚定战略重点方向,持续投入研发,扩建中心人才培养基地,推动光电科技领域创新发展。

A

Q

3.人工智能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价值,与光电产业的结合也是必然趋势,如何看待人工智能与光电产业的结合?未来是否有相关布局?

人工智能发展如火如荼,与光电产业的结合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融合将为光电产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AI让制造更智能,比如工艺选择、检测诊断、BOM优化、物料综合调配等。这是技术发展带来生产力变革的必然结果,我们也在持续的接受、学习、吸收和利用。

 

说到布局,10馆红星杨科技子品牌形识智能展台展出的硅光耦合测试设备就应用了AI技术。未来,我们将持续推动人工智能在超精密运动与隔振技术、先进光谱传感技术、多模态图像处理技术等各个方面的应用。比如通过引入人工智能进行模糊决策,缩短调整时间,提升隔振平台的稳定性和复杂振动环境的适应性等。我也相信这些技术的研究实现,必能让我们更好得服务我们的客户,助力广大前沿科技工作者实现梦想。

A

 

Q

4.行业内卷形势之下,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寻求出海,拓展国际市场;红星杨对此怎么看?有何举措和规划?

在光学技术迭代加速与全球化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出海” 已成为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战略路径。红星杨科技的国际化布局绝非简单的市场扩张,而是通过全球资源整合实现 “技术反哺式成长”——通过对标国际标杆企业,吸收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反向驱动本土创新能力升级。

 

为构建全球化运营体系,公司已组建专业国际贸易部门,统筹海外市场调研、渠道建设与本地化服务,形成从客户开发到售后支持的全链条能力。同时深度参与全球顶级展会,在精密光学及智能装备展区展示核心技术,实现 “线下场景触达 + 线上体系支撑” 的立体布局。

 

通过强化国内外市场联动,红星杨科技正与国际领军企业建立技术联合研发机制,在激光应用、半导体光通信等领域形成创新协同。这种“以合作促研发、以市场带升级” 的模式,不仅推动产品快速适配全球标准,更为国产高端光学仪器突破技术壁垒、构建全球竞争力提供了核心动能。

A

识别二维码,

邀您进《激光之家全国粉丝交流群

往期回顾
 

2024激光星锐峰会暨星锐奖颁奖典礼在武汉成功举办

 

第四届中国激光领军人物大会暨上市公司峰会圆满落幕

 

2025年第三届激光雷达产业技术峰会成功举办

 

2025年第三届激光医疗与美容产业技术峰会盛大召开

 

2025年第三届激光光纤产业技术峰会圆满落幕

 

激光之家
视频报道
会议展览

大科激光DK-YMM 6000多模光纤激光器

投稿邮箱:290064655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