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悦能光电照亮激光频率控制新纪元

 
 
一块块晶莹的光学晶体,正成为突破激光频率极限的关键钥匙。
在河南荥阳,一座总投资50亿元的河南光电晶体产业园破土动工。这座由郑州悦能光电主导建设的产业基地,承载着中国突破光学晶体“卡脖子”技术的雄心,建成后将达到年产大口径LBO晶体100余块的生产规模。
技术自立,中国光学晶体的崛起之路
激光技术的核心在于频率控制。无论是深紫外光刻、激光雷达还是量子通信,对激光频率的精确调控都决定着应用的成败。而在这个精密控制链中,非线性光学晶体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
郑州悦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郑州悦能)深耕这一战略领域,在激光晶体材料研发前沿持续突破。郑州悦能的前身河南悦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由岳银超和朱阳阳两位中科院博士领衔创立,他们都曾在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晶体中心深造,岳博士师从中国非线性光学晶体奠基人陈创天院士。
“晶体的质量决定着激光的频率极限。”岳银超博士如此总结公司的使命。在悦能光电的实验室内,科研人员采用独特的生长体系和自主研发的大型熔盐生长装置,成功生长出超大尺寸LBO晶体。
近些年,公司与大型科研院所以及国内知名企业达成合作,提供目前世界上最大的LBO晶体器件,助力激光输出以及激光企业发展。
低空经济浪潮下的激光新需求
当低空经济首次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这一新蓝海正迅速开启。中央空管委在合肥、杭州、深圳等六个城市启动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试点,对600米以下空域授权地方政府管理。
据罗兰贝格预测,到2050年全球低空经济规模将超60万亿元。在这一万亿级市场中,激光技术正迎来全新应用场景:
固态电池制造:eVTOL需要480Wh/kg以上超高能量密度电池,海目星激光已参与开发满足这一需求的锂金属固态电池
激光雷达导航:低空飞行器的环境感知依赖高精度激光雷达
机身精密制造:激光切割、焊接确保飞行器部件的轻量化与高强度
“低空飞行器对激光器的频率稳定性和功率密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位行业专家指出,“这直接依赖于LBO等核心晶体材料的性能突破。”
从实验室到产业园,晶体制造的规模跃升
2025年3月18日,河南光电晶体产业园在荥阳市奠基。这一总投资50亿元、建筑面积25万余平方米的项目,标志着悦能光电从技术突破迈向产业化规模化。
园区规划显示,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口径200毫米以上LBO晶体100块、口径50毫米LBO晶体4000块的综合生产能力,年产总值可达15亿元。园区还鼓励相关晶体上下游企业入驻产业园,共同构建一体化创新产业链。
“我们不仅要解决‘卡脖子’问题,更要打造‘甩膀子’实力。”岳银超博士在开工仪式上表示。
光谱控制的艺术,国家战略的支点
光学晶体曾被列为对美禁售的战略物资。2016年前,中国对KBBF晶体的技术封锁使美国深紫外激光发展滞后十余年。这段历史印证了核心技术买不来、讨不到的真理。
如今,随着河南光电晶体产业园的建设,中国在非线性光学晶体领域正构建起全链条自主能力。从晶体生长、切割加工到镀膜封装,每一步都凝聚着悦能光电团队的技术积累:
超大尺寸晶体生长:突破传统尺寸限制,满足高功率激光需求;
超精密加工技术:实现亚纳米级表面粗糙度,减少光学损耗;
镀膜工艺创新:提升激光损伤阈值,延长器件寿命。
“在激光频率控制的艺术中,晶体质量是看不见的基石。”一位激光领域专家评价道,“它决定着光束的纯度、功率的极限和频率的稳定性。”
图片
科技星光照亮产业蓝海,中国晶体破浪低空经济。从实验室的创新突破到产业园区的大规模生产,郑州悦能光电的晶体之路印证了一个真理:
关键技术自主化没有捷径,只有持续投入与不断创新。当一块块“中国制造”光学晶体装入全球高端激光设备,中国激光产业的光谱之舞,才刚刚拉开帷幕。
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悦能光电。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7日内与本平台联系(邮箱:2900646553@qq.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处理!
图片

识别二维码,

邀您进《激光之家全国粉丝交流群

 

激光之家
视频报道
会议展览

大科激光DK-YMM 6000多模光纤激光器

投稿邮箱:290064655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