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缉慈:从创新集群视角谈谈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

一周前,湖北省经信厅邀请我作为主旨发言者之一,参加“5G+工业互联网”赋能先进制造业集群融合发展专题论坛。此事对我来说是个挑战。武汉是世界瞩目的重要城市,既有工商文明的厚重历史,又有创新驱动的科技蝶变;产业部门繁多,结构复杂。在多个产业集群中,我只能聚焦其一。我拟从创新集群视角剖析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尽力完成任务。

 

33年前成立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简称东湖高新区)是最早一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魏心镇(编注:中国人文地理学家,曾任北京大学地理系教授)老师和我1993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成果《新的产业空间》中,记载了武汉光纤通讯技术居于国内前列,东湖高新区的智力资源等多项数据在中西部高新区名列前茅。我曾去到中国最早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东湖新技术创业者中心”,看到楚天光电子(现在的楚天激光)的激光雕刻产品,当时想帮他们联系制衣和制鞋企业,用激光切割下料。不过,后来有一次我在别处听到某企业老板对武汉“光谷”的提法不屑一顾,我又一次坐车看到武汉未来科技城500多平方公里的用地,不免对武汉光电子相关产业的发展前景有些疑虑。

 

现在,武汉市在光通信、激光与智能制造、光电显示、光电传感、无线通讯、精密光学等与光电子相关的产业领域,已经呈现了创新型企业和相关机构共栖、共生和共荣的显著格局。

 

在光通信(光纤光缆、光芯片-光器件-光模块-光通信设备)领域,有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长飞光纤光缆制备技术国家实验室等研发平台,以及光迅科技、长飞光纤、烽火通信、华工科技、凡谷电子等大量企业,有的已成为国际知名品牌企业。

 

在激光与智能制造领域,有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光谷实验室等研发平台,以及华工科技、锐科激光、逸飞激光、楚天激光等很多企业。

 

锐科光纤激光脉冲光学车间

 

在光电显示领域,在上游发光材料、检测设备等“卡脖子”环节攻关和产业化方面,有武大、华中科大、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与华为先进光技术联合实验室)、光电显示产业创新中心和中试基地等研发平台,以及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京东方、精测电子等50多家上下游企业。

 

在光电传感领域,有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高德红外微机电与传感工业技术研究院等研发平台,以及高德红外、理工光科、久之洋、豪威科技等企业,光电传感器产业的竞争力正在增强。

 

在精密光学领域,光电子与医疗器械的跨界融合尤其突出,如上所述。

 

在无线通讯领域,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研发平台,与中国信科、华为武汉研究所、光迅科技、华工正源、慧联无线、烽火集成、斗鱼公司等企业进行合作,开发5G应用市场,在创新场景进行探索。

 

创新集群是地方创新系统。创新是集群中各类行为主体(企业、关联机构、政府等)互动的社会过程,需要行为主体合作并坚持有意的学习和交流。创新嵌入地方的社会、文化和制度。地方产业氛围可以培育对某种产业的创新敏感性。创新需要技术专业化和跨界合作,复杂技术的创新往往发生在产业交叉融合领域。

 

我很兴奋地从所看到的资料中感受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创新活力。

 

1、创新型企业繁衍。武汉是创业热土,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科院武汉分院、武汉邮科院等很多机构都有企业繁衍,并孵化出一批上市企业,如华工科技、理工光科等。东湖高新区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百余家,在孵企业6000多个。武汉光电工研院是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孵化了160多家企业;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归国人员创办的企业也不少,例如华引芯、聚芯微、锐科激光、美格科技等。出生于武汉的华灿光电又衍生出优炜星公司。在武汉光电子信息企业中,尚赛光电、华引芯、优炜星、聚芯微电子、极目智能等都是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 

 

2、产业联系密切,发生交叉创新。光电子相关的产业领域很多,光电子细分领域之间、光电子与医疗器械等技术之间发生交叉创新。沃忆生物、和视光声、量准科技等企业都是在光电子与医疗器械交叉融合中成长起来的,其中沃忆生物从事光电类医疗仪器的研发和制造,通过公开竞标,拿到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MOST(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系统)的技术专利,不断进行脑神经科学与三维脑成像设备的创新。[编注: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是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前身]世界知名企业英特尔、三星、新思科技等在武汉设有研发中心或工厂,国内数十家创新型企业的华中总部落户武汉,它们与华为武研所、烽火、梦芯、小米、芯动、高德红外等在武汉的多家企业都有互动交流。武汉的部分光电子信息企业建有跨国和跨省市的研究机构和生产基地;光纤光缆、光器件等商品在海外市场的占有率正在逐步提高。 

 

3、专业技术力量不断积累。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的突出优势是较深厚的技术基础。原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无线电系创办于1960年,在朱九思[编注:历任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前身)副院长、院长、院长兼党委书记等职,为华中科技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特别重大的贡献。]等老领导的推动下,原机一系1970年创办了光学仪器和激光专业,十几年后成立光电子工程系,经由几代人的努力,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培养了数万名专业人才。现在,武汉多所大学都有光电子信息相关专业,每年培育5000余名人才。武汉市实施大学生留汉、校友资智回汉、海外科创人才来汉等工程,2020年留住32万名高校毕业生;湖北省最近又发布了“才聚荆楚”工程的20条措施,加大吸引人才的力度。众多研发平台都为武汉光电子信息专有要素的积累贡献了力量,例如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创建了光电芯片工艺平台和光电集成研发平台;华为与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联合设立先进光技术联合实验室;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长飞公司光纤光缆制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光谷实验室、湖北省九峰山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以及华为长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等很多企业的创新中心等。 

 

4、集群发展促进机构组织了大量交流活动。武汉光电工研院在拓展光电子创新合作网络、建立国内外科技交流和创新业务渠道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局旨在激活高校科研潜力并促进企业孵化,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并举办了大中小型专场活动。武汉产学研生态系统的形成,还得益于武汉光谷光电产业联盟、光谷光电中小企业协会、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等组织的努力,例如武汉光电协会携产融10多家企业,抱团走进华为武研所学习。此外,国家九部委和湖北省政府举办的“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系列、国家工信部和湖北省经信厅主办的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等,都有效促进了产学研的交流和合作。武汉光博会吸引了国内外最新成果的展示,是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5、制度创新是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保持创新活力的保障。1988年武汉建立了东湖高新区;1998年华中科大黄德修教授向武汉市科委递交了“中国光谷”建议。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2012年的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若干意见(即鼓励高校师生下海创业的“黄金十条”)、武汉市加快光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年),以及国家相关部委和武汉市在科技金融创新方面的政策等,都卓有成效。目前武汉科技金融机构总量超过1500家。作为发展科技金融的重要平台,武汉光谷金控集团有利支持了武汉的创新和创业。

 

光电子信息技术至关重要,它的研究将对产业创新影响巨大,惠及医疗、通信、航空航天和国防等众多产业部门。光电子信息产业正在快速崛起,市场需求激增。为了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使地方创新主体通力合作,结成具有共同愿景、共同使命的创新型产业社区。

 

武汉光谷尽管33年成绩斐然,但尚存在不足。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亟需改变“从千亿级集群发展到万亿级集群,量变必然带来质变”,以及“发展全产业链”的惯性思维。我认为,明确武汉光电信息产业集群的创新使命应该是第一位的,特此提出以下不成熟的建议,仅供参考。

 

首先,当务之急是找准与世界先进光电子信息技术的差距,开展科研项目联合攻关。第二,发挥各类集群促进机构和创新平台的作用,发扬科技成果转化的优良传统,深入改革教育科研体制和国有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第三,强化武汉在激光、光纤、光通信等领域的独特优势,找准市场需求,重视用户驱动的创新,例如与本地的医疗器械、汽车、钢铁、物流,甚至服装等其他行业的应用需求和交叉创新。第四,强化集群内部联系,促进企业之间(包括军工企业和民企、国企和民企之间)的交流,建立政-产-学-研-金-介-用的创新生态系统。第五,进一步培育创新型企业,尤其要重视对成长中的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第六,发展与集群外部(周边城镇、国内外其他城市)相关机构和企业的技术联系和产业联系。第七,继续创造良好生活和工作环境,提高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使人尽其用。第八,在实体规划方面,要重视真正落地的创新空间。

 

写到这里,我想起昨天傍晚一位邻居高兴地告诉我,他双眼装上了蔡司(Zeiss)三焦点晶体,一并治好了白内障等眼疾,摘掉了戴了五十多年的眼镜!我查到这家在全球光学创新领域领先的公司是1846年在德国耶纳(Jena)创立的,总部位于奥伯科琴(Oberkochen)。我在地图上找到奥伯科琴小镇,它就在以创新集群而闻名的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我们在《创新的空间》一书中还特别引介了巴登-符腾堡州的创新集群经验。

 

参考文献

 

魏心镇,王缉慈等, 1993. 新的产业空间——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与布局[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缉慈, 2019. 创新的空间——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 北京:科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王缉慈,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经济地理学教授,持续关注国内外产业园区和创新集群。本专栏以园区之思为主题,求索园区的初衷和未来。 

 

以上文章内容来自澎湃新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7日内与本平台联系(邮箱:2295402121@qq.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处理!

 

激光之家
视频报道
会议展览

大科激光DK-YMM 6000多模光纤激光器

投稿邮箱:290064655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