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浙江工业大学,看科学家如何用一束光,破解高端制造业“锁喉之痛”
有这样一束神秘之光,比太阳光亮上亿倍,让科研人员洞察微观世界的秘密。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与激光相伴30余年,从0到1实现激光表面改性技术的大批量工业应用。
“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准的尺”,这是人们给激光的称谓。苹果iPhone12配备的激光雷达、能杀癌于无形的激光手术刀,还有激光打印机、激光笔……在激光的应用版图里,它几乎覆盖了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在科学家的努力下,更加神奇的激光技术也在不断涌现。
2012年,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姚建华带领团队首次捧回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9年,他再次带领团队捧回了浙江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从无到有解决国际难题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国家和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然而,我国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制造水平有限,长期依赖进口,始终会面临“卡脖子”风险。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的提出,钢铁、有色金属等高能耗、高排放表面处理技术急需转型升级,技术革新势在必行。
尽管激光表面改性被公认为是最具潜力的新一代绿色制造技术之一,但传统的激光表面改性存在着质量控制难、改性效率低、成本高昂的共性问题。
如何解决这个国际难题?
姚建华带领团队经过10余年的产学研联合攻关,提出了动能场、电磁场、冲击波等能量场与激光复合改性的创新原理,并实现了表面性能的精准调控。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组织的鉴定会认为:“项目创新性强,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熔覆沉积层形性调控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如今,这项成果大量应用于能源动力、石油化工等工业核心部件制造,服务于100余项国家重大工程,大面积替代了电镀、化学及感应热处理等传统表面技术,解决了能耗和排放等问题。
不忘初心科技追光的“三十而已”
很多孩子从小也有一个“科学家”的梦想,与想象不一样的是,科学研究是一个周期非常长的工作,可能经过几年的研究依旧毫无进展,好比不知终点的马拉松赛场,你必须凭着心中的光继续向前走。
对于姚建华来说,这条科技追光路,他走了三十几年,依然还有新的路要走。
“未来,清洁能源、智能制造……为下一代的未来制造提供核心技术。”谈到未来,姚建华的眼中充满了光。
科研之路,有艰辛的汗水,也有收获的喜悦。在谈到科研带来的“收获”时,姚建华提到了杭州汽轮机厂抢修设备的例子。
疫情期间,汽轮机厂设备由于长时间停机,核心部件转子表面出现了磨损腐蚀。为了快速恢复失效部件的性能,姚建华团队直接把实验室搬到了工厂里,通过高质高效激光现场再制造技术,将维修时间从常规的2-3个月,缩短到了2-3天,直接为企业挽救千万元级的损失!“能够用自己的科研技术,帮到更多的人,这就是我们科研工作者的初衷。”
以上内容节选自科技武林门公众号,由光纤激光整理,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及立场,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任何疑问请留言与我们联系!
-
- 2023-02-09
- 2022-10-11
- 2022-12-05
- 2022-10-22
- 2021-09-18
- 2023-07-20
- 2023-02-10
- 2023-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