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数控、武重机床坚持自主创新用“中国大脑”装备中国制造

 

2022年11月,华中数控落户台州后携重磅展品首次亮相YME中国(玉环)国际机床展,同时联合众多机床厂商展出了百余台套配置华中8型数控系统的各类机床。图为周济院士、玉环市委书记周阳一行领导参观华中数控展位。

 

2022年12月1日,第十七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职工组)创新创效竞赛全国决赛结果揭晓,华中数控青年团队以面向装备制造业领域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参赛,获得技术革新类银奖。不久前,由华中数控参与的“高速精密数控机床误差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22年度“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类一等奖。
华中数控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吉红

 

“技术难关的突破走不得捷径,走了捷径后势必会受制于人。我们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践行用中国‘大脑’装备中国制造的使命,为建设制造强国贡献力量。”华中数控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吉红带领公司团队,持续发扬敢拼敢闯的拼搏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匠心精神,攻破数控领域一个又一个关键核心技术,成功打造国际领先的高档数控系统等大国重器,助推我国数控系统从“跟跑”到“领跑”,公司发展成为“中国智能制造50强”企业。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以及参与全球竞争的主战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光谷是制造业创新资源的富集高地,全市制造业企业活力最强的地方,汇聚了华中数控、武汉重工、中冶南方、长江电气、国网电力武汉南瑞、盛隆电气、施耐德等一批装备制造业领军企业,他们坚守实体经济,坚持自主创新,在相关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上不断突破,持续领跑,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力量。

 

迎难而上

坚持自主创新“中国大脑”装备中国制造

 

数控技术是装备制造业中的核心技术,而数控机床向来被誉为“工业母机”,数控系统则是机床的“控制大脑”,其技术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从手机、家电、汽车制造,到飞机、火箭的制造等,都离不开数控技术。长期以来,该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一直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

 

1992年华中科技大学组建数控研究所。为了以企业化的模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1994年,华科大以数控研究所为基础,发起组建华中数控公司。1996年,在华科大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的陈吉红被任命为华中数控负责人。

华中数控与华工激光合作,在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中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系统全面替代进口数控系统,10月底双方合作研发的系统进行批量交付。

 

“我们没做出来,国外就封锁;我们做出来了,国外巨头就降价。”对于市场竞争的残酷,陈吉红有着深刻的体会,“必须迎难而上不断突破,不然就会错过战略发展机遇。”陈吉红认识到,对于数控系统这样的国家战略性高新技术,靠花钱引进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盲目效仿国外也只能受制于人,唯一的出路就是走自主创新之路。

 

“发扬敢想敢拼的精神,矢志用中国“大脑”装备中国制造。”2009年,华中数控发起为期200多天的全封闭式百人攻关。在100多名数控领域技术人才全身心、高强度投入下,华中8型诞生。2012年,华中8型高档数控系统成功推出,让我国数控技术开始与国外先进企业站到同一起跑线上。

 

该款数控系统实现了高速高精加工,在3C制造领域是唯一能与国外知名数控系统竞争的国产品牌,在航天航空等重点领域,从此摆脱了国外技术封锁,实现用 “中国大脑”装备中国制造。2018年,在中央电视台与工信部联合制作的纪录片《大国重器》中,华中数控代表国产数控系统行业亮相该纪录片。

 

2021年,“华中9型智能数控系统”正式发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运用人工智能芯片的数控系统。该系统集成AI芯片,融合AI算法,成功实现数控系统的自主感知、自主学习、自主决策和自主执行,为行业提供了向智能化过渡的优质选择。

 

依托与华中科技大学产学研一体化深度融合战略优势,华中数控高档型数控系统、工业机器人等不断攻克难关,技术迭代,全面进入国家重点行业、机床工具、3C、汽车零部件制造、能源装备、船舶制造等领域的主战场,在数千家企业批量应用。

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以机床为支撑的装备制造业,是国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石。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重)作为位于光谷的行业“国家队”,遇到大国重器制造难题,敢于选拔“敢闯敢拼”的青年英才担任项目技术骨干进行科技攻关,围绕设备需求,不断试验改进,逐项突破攻关。

 

近年来,武重累计承担国家重大专项18项,获得授权专利147项,发布国家和行业标准27项。在龙门移动式制孔机床、数控多主轴钻床、军工科研、航空航天等核心装备、“短板”装备领域填补多项国内“空白”,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等荣誉。

 

截至目前,累计已有由武重研制的3万多台套“母机”服务于能源交通、航空航天、军工等重要领域,助推我国极限制造、精度项目等领域装备从被“卡脖子”到自力更生,扛起“高端装备、短板装备、智能装备”的国产化“大旗”。

 

近些年来,光谷装备制造业不断推陈出新,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出功能领先的核心产品,加速挺进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高端。

 

作为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光谷积极响应国家制造强国战略,落实省市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部署,多年来持续重点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解决卡脖子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从5年前出台的"光谷制造十条",到2022年1月出台“光谷促进制造业发展20条”,再到2022年底出台支持工业经济“25条”,通过聚焦创新引领,聚焦集群发展、产业链培育、数字转型,聚焦优质服务,全方位真金白银的助推制造业的发展。支持制造业创新平台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建设高水平的行业创新平台,对国家级的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支持最大达两亿元。

 

截至2022年9月,东湖高新区已形成17家国家级重点“小巨人”,9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全市近半,318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38家市级专精特新培育企业的培育格局,各梯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均居全市第一。累计培育了细分领域隐形冠军示范企业32家,全国制造业单向冠军8家,8家制造企业年收入突破百亿元,优质企业队伍规模和实力不断壮大。


节选自长江日报。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7日内与本平台联系(邮箱:2900646553@qq.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给予处理!

 

激光之家
视频报道
会议展览

大科激光DK-YMM 6000多模光纤激光器

投稿邮箱:2900646553@qq.com